日韩人妻av一区二区-精品国产综合区久久久久久蜜臀-色女激情五月激情五月-99热国产这里只有的精品

集微咨詢:中國晶圓制造業(yè)應重點聚焦三個方向
來源:證券時報網作者:王一鳴2025-07-06 14:57

7月3日-5日,2025第九屆集微半導體大會在上海張江科學會堂舉行。該次大會由半導體投資聯盟、ICT知識產權發(fā)展聯盟主辦,愛集微承辦,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(yè)協會協辦,浦東科創(chuàng)集團、海望資本戰(zhàn)略協作。

在7月4日同期舉行的第三屆集微半導體制造峰會上,集微咨詢資深分析師王凌鋒發(fā)表了主題演講,深入剖析了中國大陸晶圓制造業(yè)的現狀、挑戰(zhàn),并提出了突破內卷、實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關鍵策略。

演講中展示的數據顯示,目前國內擁有79座8英寸和12英寸晶圓廠(其中12英寸廠50座),截至2025年6月,月產能達591.6萬片(8英寸等效),規(guī)劃產能達986.5萬片,占全球產能約20%。

對此,王凌鋒總結了產能躍進背后的結構性特征:從產能結構看,當前8英寸月產能約148.1萬片,12英寸月產能約197.1萬片。按工藝劃分,110nm及以上成熟制程產能占比約30%,28-90nm制程為主要構成部分,而14nm及以下先進制程產能占比僅1.7%,工藝結構呈現“成熟制程為主、先進制程占比低”的特點。

具體來看,從2022年上半年至今,中國大陸擴產主力為12英寸產能,增幅達89%。與全球市場對比,中國大陸產能占全球總產能的20%左右(全球月產能超3300萬片),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,新增產能多集中于成熟制程領域,該領域競爭亦日趨激烈。

他同時指出,在邏輯晶圓代工部分,中芯國際、華虹集團和晶合集成躋身全球代工前10名,三家公司市占率合計約9.6%;在存儲晶圓制造部分,長鑫存儲排名全球DRAM營收第4,長江存儲排名全球NAND閃存營收第6。

不過,王凌鋒引用的數據預計,到2030年中國大陸有望超過中國臺灣成為全球最大代工中心,在此期間,硅基晶圓代工廠8英寸進入尾聲,幾乎沒有擴產空間,12英寸工藝則逐年下探,越先進擴產動力越強,同時阻力也越大,因此中國大陸產能增速將逐漸放緩,單純依靠規(guī)模擴張的發(fā)展模式難以為繼。他強調,行業(yè)需從“追求產能規(guī)?!鞭D向“提升市場占有率與價值創(chuàng)造能力”,通過技術升級和應用綁定實現“價值升維”。

觀察臺積電在過去十年ASP(平均晶圓售價)的變化可以發(fā)現,只有技術領先才能轉化為定價權,對比中芯國際和華虹公司的ASP數據,擁有先進制程的中芯國際ASP仍有上升空間,而專注于成熟制程的華虹公司ASP已基本觸底,未來可能緩降。因此,王凌鋒認為單純依靠擴增成熟產能的模式或已不可持續(xù),未來擴產必須緊密圍繞實際需求和應用場景,將成熟工藝“做到極致”。

展望未來,如何在先進制程和成熟制程之間找到平衡,解決構性矛盾,是半導體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亟待解決的問題。對此,王凌鋒提出了差異化的破局思路。他分析稱,稀缺的先進制程(≤14nm)具有戰(zhàn)略資源屬性,應聚焦于支撐AI基建(如CPU/GPU生產),服務于本土算力投資和自主可控的國家戰(zhàn)略,其產能需由國家層面進行宏觀調配。他同時提醒,過度集中可能導致創(chuàng)新路徑單一化。

對于占據主體的成熟制程,破局關鍵在于“價值重構”與“場景化微創(chuàng)新”。他呼吁業(yè)界摒棄低效的“節(jié)點價格競爭”,轉向追求“快、準、穩(wěn)”地將每個成熟節(jié)點工藝“打磨到極致”,重建工藝門檻。他形象地提出“不求領先一代,但求極致一代”,通過提升良率和品質來挖掘價值。同時,他鼓勵晶圓廠以客戶需求為中心,在成熟節(jié)點上進行差異化創(chuàng)新,并以晶合集成與思特威聯合開發(fā)、打破索尼三星壟斷的55納米CIS Stack工藝平臺為例,說明在高壓、射頻/模擬、嵌入式存儲等特殊工藝領域存在廣闊的創(chuàng)新空間。

“這需要企業(yè)加大研發(fā)投入,積極探索新技術、新工藝,提升制造的附加值?!蓖趿桎h談到。

最后,王凌鋒還在這份研究中認為,再全球化是制造業(yè)發(fā)展的第二增長曲線,中國制造企業(yè)應抓住機遇,積極融入全球芯片價值鏈,拓展海外市場,加強國際合作。

“中國晶圓制造業(yè)的未來還在于根本性的思維轉變和擁抱全球化機遇。”他闡述。

同時,他提出了關鍵的轉型建議,即摒棄“節(jié)點價格競爭”,轉向“工藝能力價值再發(fā)現”,強化與應用和需求的綁定,推動晶圓制造與終端產品共創(chuàng)共贏。

王凌鋒總結了未來應重點聚焦三個方向:抓住AI發(fā)展帶來的算力芯片創(chuàng)新牽引力;確保先進制程等戰(zhàn)略資源在國家層面的安全可控配置;以及深化與國內外設計公司、IDM、設備材料供應商的全產業(yè)鏈協同合作。

責任編輯: 張一帆
聲明:證券時報力求信息真實、準確,文章提及內容僅供參考,不構成實質性投資建議,據此操作風險自擔
下載“證券時報”官方APP,或關注官方微信公眾號,即可隨時了解股市動態(tài),洞察政策信息,把握財富機會。
網友評論
登錄后可以發(fā)言
發(fā)送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證券時報立場
暫無評論
為你推薦
時報熱榜
換一換
    熱點視頻
    換一換